娄振钢,197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辽东学院大学外语教研部教师。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曾荣获辽宁省“校园先锋示范岗”荣誉称号,多次荣获辽东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教师”“文明个人”等称号。
近日,在辽宁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辽宁省第十一届“四佳人物”评选活动中,潜心读书、笃志藏书30余载的娄振钢老师荣获“最佳藏书人”荣誉称号。
1974年,娄振钢出生于辽宁省东港市,年幼时,父亲出差带回的连环画,使得娄振钢和弟弟深深入迷,点燃了他的阅读之火,小学时期,他就读完了四大名著。谈及第一次主动藏书,娄振钢清晰地记得,是岳麓书社出版的《史记》和《三国志》,可当时并不知道,那一版的《史记》其实是删节本。直到上高中以后,才知道中华书局的《二十四史》才是全本原著。如今,他已经拥有了一套简体本,一套繁体本,但近年《二十四史》重新修订了,娄振钢笑着说,最近有些囊中羞涩,买还是不买?他有些纠结,更多的是欣喜和期盼,仿佛回到了少年时的读书情怀。
上大学以后,他开始用自己省下来的生活费和作为师范生的补助买书。谈起藏书的种类和特色,娄振钢说他那时全凭兴趣,并不专业。毕业时,往家里发的行李口袋,全是各式各样的书籍。
藏书不止,读书不辍,随着阅读经验的丰富,审美趣味的提升,娄振钢对自己藏书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他尤其热爱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喜欢收藏中国古典研究文献。其中以中国古代、近现代文史哲著作为主,不乏《二十四史》《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这样的大部头图书。在娄振钢的“藏书阁”里,书籍一本本紧密排列,纸质藏书量高达5000余册。卷帙浩繁,究竟应该选取哪一本藏入自己的书架,他有着独特的见解:一看作者,二看出版社,三看版本,四看书本身的价值。
日常生活里,娄振钢一切从俭,可买书却极为慷慨。书海无涯,然而金钱有限。人到中年,如果依旧对自己的兴趣如此痴迷狂热,于己、于家总是有些不合时宜的。娄振钢坦言,近几年,买书的资金已经大大压缩,但自己还是深深地痴迷,只得渐渐由纸质书转向电子版收藏。
网上交流既打破了书籍流通的空间障碍,也大大缓解了经济压力。2000年,娄振钢在网络上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们和自己一样,大多数是高校教师,且藏书方向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史哲和外国文学名著。他们集结成一个团队,专门搜集网上可见的优秀电子图书,形成了访书、查书、下书、评书一套完整的藏书交流体系。得益于朋友们的指点,娄振钢的藏书规模越来越大,如今,电子藏书已经超过百万册,总体书库容量达到40T,堪比一个小型的电子图书馆,藏品中不仅包括以收藏中国宋元本260种珍贵古籍而著名的日本静嘉堂文库、《文渊阁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中华再造善本》等精品,还包括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德国巴伐利亚国家图书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日本内阁文库、中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等著名图书馆所藏的中国古籍。
点开娄振钢的朋友圈,个性签名栏写着:“天若假我多岁月,胸中定有百万书。”从翩翩少年郎,走上读书这条道路,几十年忽然而已,到如今,娄振钢已至天命之年,他深知,读书是没有穷尽的。五十岁以后,他要由博返约,从多读书转为精读书来充实自己。
在重视学历、职称的现代社会,读书与职业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评评职称、多发点文章、写写书评或许能发点小财,但娄振钢志不在此。不求功名利禄,不为碎银几两。书籍,可以说是他最珍贵的财产,但爱书的人从不吝啬分享。他心里常想的,就是借助自己的藏书天地,帮助师生查找所需资料,向大家推荐好书,在社交媒体分享读书心得,娄振钢乐在其中。
杰出作家博尔赫斯在一首小诗里这样写道:“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长年徜徉在自己亲手搭建的“图书馆”中,娄振钢乐亦无穷,他也鼓励更多的青年学子、师生朋友们多多铺展书卷,希望大家都能在书香浸润中,收获无限喜悦!
(撰稿人: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