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地天寒地冻,辽东学院大学生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活动如火如荼,给冬日带来了浓浓暖意。
学校大学生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专项活动自1月7日启动以来,由校领导带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与指导、二级学院党总支组织辅导员、学生党员和团员青年组建的寻访示范团队纷纷行动起来,前往沈阳、朝阳、盘锦、铁岭、丹东等地开展寻访活动。辽宁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大连财经学院等13所高校81支小分队也积极响应倡议,报名参加寻访。
截至目前,我校共有8支示范团队89支小分队在辽宁、云南、河南、山西等7个省21个地级市,实地寻访了雍永明、丛显安、刘克仁等72位老战士。

党委书记赵璟走访慰问抗美援朝老战士陈江

校长傅利斌走访慰问抗美援朝老战士于舜臣
党委书记赵璟、校长傅利斌分别走访了抗美援朝老战士陈江、于舜臣。赵璟对老战士说:“你们在国家民族需要的时候,慷慨赴朝、舍生忘死,回国后积极为国家建设发展做贡献,你们的精神值得学习。”她为陈江送上了新春祝福,并叮嘱同行工作人员要主动帮助老战士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93岁高龄的于舜臣家中,傅利斌询问了老战士的身体状况,与老战士及家属进行了交流,并致以节日问候和新春祝福。其他校领导也带领联系点单位开展了走访。

人文与教育学院示范团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丛显安
人文与教育学院示范团来到丹东市元宝区抗美援朝老战士丛显安家中。97岁高龄的老英雄丛显安与师生一起回忆了自己抗美援朝烽火岁月。身为坦克兵的他,经历了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战友们的英勇无畏,战斗中的惊心动魄,特别是伏击敌人两辆坦克的场景更是历历在目。老战士寄语勉励青年学生,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感恩党和国家,孝敬父母,好好学习,将来报效国家。学生为老战士敬献了鲜花、佩戴了围巾。

土木工程学院示范团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刘克仁
土木工程学院示范团来到丹东市振兴区抗美援朝老战士刘克仁的家中。师生看着一张张老照片、一枚枚军功章,倾听老战士述说当年的战斗故事。“寒冷”和“惨烈”是抗美援朝战争留给他最初的印象,“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天冷极了,枪栓拉不开,拉开又推不上,把土豆上锅用雪水烀,烀也烀不烂”。1951年初,敌军突然空袭,炮弹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刘克仁倒下了。当他醒过来时,他已经躺在了医院里的病床上。医生告诉他,他的右下巴已经完全炸飞,腰部也有伤。不幸中的万幸,弹片没有将刘克仁的颈部动脉切开。为了修复刘克仁的下巴,医生给他做了植骨和植皮手术,前前后后一共做了十几次手术。“是党给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刘克仁激动地说。

管理学院示范团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金兰荪
管理学院示范团前往朝阳市双塔区寻访了抗美援朝老战士金兰荪。金爷爷回忆,最危险的一次是因晾晒的器材反光,暴露目标,被美空军发现,投下的炸弹把坑道口炸了个大坑,器材损毁,所幸无人员伤亡。当同学们询问当初出于什么原因报名参军时,金爷爷斩钉截铁地回答,“保家卫国,义不容辞”。金爷爷拿起笔为青年学子留下寄语:“不忘党恩,永远跟党走,听党话,党让干啥就干啥。”

信息工程学院示范团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陈守海
信息工程学院示范团前往沈阳市辽中区寻访了抗美援朝老战士陈守海。他是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参与了多个重要战役,每一次战斗都是生死考验。当时条件太艰苦了,他们出国的时候都是轻装,就两套衣服,没有棉帽子,没有大衣,没有棉鞋,三九天也就是这一身。我们都在电影里看过志愿军啃冻土豆的情节,陈爷爷说,退伍回到家他从不吃土豆。当被问到如何做到舍生忘死的时候,陈守海说他是共产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当时行军一天,战士们又累又困,有的到住宿的地方躺下就睡,“你说那行军一天了,不洗脚怎么行,脚打了泡,第二天怎么走啊,就得掉队,我身为共产党员,还是班长,我就去打水帮他们洗脚”。

外国语学院示范团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宋维刚
外国语学院示范团寻访了沈阳的宋维纲和铁岭的阚长东两位抗美援朝老战士。宋维纲老战士祖孙三代参军,家中还有专门陈列记录个人从军、作品的陈列室。每一枚勋章、每一张照片他都如数家珍,当讲到战斗经历时,老战士数次落泪。宋维刚是卫生员,当时全营30%的指战员染上了传染病,他也被传染上了斑疹伤寒,鼻子经常出血,体温升到近40度,在这种情况下,他带着一名通信员连夜翻山越岭跑了200多里路,争分夺秒跟死神赛跑,去后勤部拿到了914支盘尼西林和足够的急救包。

经济学院示范团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于进洋
经济学院示范团寻访了家住凤城市凤山区的抗美援朝老战士于进洋。老战士虽已是97岁高龄,但谈及抗美援朝,眼神中依旧闪烁着光芒。于进洋是警卫员,可以不上战场,但身边无处不是战场。当敌机轮流扫射轰炸,他要带着重要文件、掩护首长立刻隐蔽在老林子里,因为他打枪很准,被首长选中,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说到这儿,老战士突然严肃起来,“共产党员不能退缩!我十七岁当兵,十八岁入党,从当兵那一天起,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叮嘱青年学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国为民多服务、多工作、多奉献……

艺术学院示范团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朱诚
艺术学院示范团前往盘锦市双台子区寻访了抗美援朝老战士朱诚。他回忆,志愿军防空火力薄弱,作战、行军、运输大多在夜间进行,还得严格执行灯火管制。即便如此,后勤运输线仍频繁遭到美军侦察机和轰炸机的袭击。朱老和战友们常常人背肩扛,在夜色掩护下钻山越岭,把弹药和给养送到30多里外的前线。山路崎岖,人均负重五六十公斤,体力稍弱的战友累得吐血。运输途中要穿越几道甚至十几道飞机和炮火封锁区,许多战友倒在了运送作战物资的路上,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把弹药送上去!

理学院示范团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王文林
理学院示范团寻访了朝阳市北票市的抗美援朝老战士王文林。交谈间,老战士向师生们展示了记录其英雄事迹的《红色记忆》回忆录。随着他一页页翻过,那些或英勇或激昂的故事仿佛带着历史的温度跃然纸上。老战士多次立功,成功转移身负重伤的参谋长、在敌机轰炸中护送重伤伤员、不顾个人安危抢救二次受伤伤员等,斑驳褶皱的暗红色册子《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证明书》中,记录着老战士荣立二等功、三等功的赫赫荣光。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边晓晨同学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孙德山

大连财经学院朱梓淇同学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王庆福
据悉,辽宁大学侯懿函同学寻访了抗美援朝老战士王运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边晓晨同学寻访了抗美援朝老战士孙德山,大连财经学院朱梓淇等两位同学寻访了王庆福等两位老战士,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金兴博同学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金志新。

管理学院韩雨恬同学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申光

管理学院王禹涵同学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赵洪章

化工与机械学院于天艺同学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金东辉

旅游与文化学院白高岩同学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杨玉峰

人文与教育学院陈彦廷同学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关长义
寻访活动启动以来,我校广大青年学生多渠道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参与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纷纷表示,青年大学生与老战士面对面,触摸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和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有了更加具象化的理解和认识,青年在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这堂“行走中的思政课”中学习抗美援朝历史,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烽火传承·青春寻迹”寻访活动正在持续进行,学校领导将继续带队寻访,师生将继续以青春之名走近更多的抗美援朝老战士,聆听他们的故事,用心去感受他们对祖国的赤诚忠心、对和平的执着守护。